中心成果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中心成果

《全球史读本》简介

  

  《全球史读本》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中心夏继果教授与美国夏威夷大学杰里·H. 本特利教授联合主编,于201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世界历史进程中多元文明互动与共生研究”的成果之一。本书选取了17篇海外的相关英文论文,这些论文均是第一次以中文形式与读者见面。这些文章基本反映了全球史从20世纪60年代直到今天的发展历程,解答了中国读者关于全球史的诸多疑问。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导言”、“全球史的概念”、“全球史的分期”、“全球史的主题”、“全球史上的中国”和“延伸阅读”。

  “导言”部分由本书的编者夏继果教授亲自撰写。文章先介绍了本书的结构,书中所选论文的大体情况。之后,文章分别阐述了“全球史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全球史?”、“怎么做全球史?”这三个基本问题,文中列举了大量国内外学者关于全球史的精辟见解,在这些见解的基础上,作者又结合自己的研究与教学经历对全球史研究的各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全球史的概念”中的五篇文章主要阐述了五位代表性史家关于全球史理论的各自观点。这五篇文章是《变动中的世界历史形态》《历史上各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新世界史》 《为“大历史”辩护》《走向世界历史——美国历史学家与世界历史课程的问世》。几篇论文的作者威廉·H. 麦克尼尔、马歇尔·G. S. 霍奇森、杰里·H. 本特利、大卫·克里斯蒂安和吉尔伯特·阿勒代斯均是早期倡导全球史的著名历史学家,他们从自己的研究经历入手,分别阐发了自己对全球史的理解,向读者说明了全球史研究的可能性、合法性和内涵。

  “全球史的分期”中的四篇文章分别为《跨文化互动与世界历史分期》《世界历史上的互动问题》《从早期全球化到国际网络化(约16002000年)》《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历史》。它们的作者是杰里·H. 本特利、帕特里克·曼宁、C. A. 贝利、迈克尔·盖耶与查尔斯·布莱特。这四篇论文介绍了全球史和世界历史的分期和分期依据,探讨了从遥远的古代至现如今全球化时代中不同地区之间人们的联系和互动如何一步步塑造了人类共同的历史。

      “全球史的主题”选取了约翰·R. 麦克尼尔、艾达·布罗姆、彭慕兰、林达·沙佛尔、约翰·奥伯特·沃尔五位学者对于全球史的实证研究论文,分别是《人鼠之间:太平洋群岛的简要环境史》《国际比较中的性别与民族国家》《社会史与世界史:从日常生活到变化模式》《南方化》《伊斯兰:一个独特的世界体系》。五位著名史家在文章中以具体的个案揭示了全球史研究所带来的新视野、新领域。

      “全球史上的中国”聚焦于将中国史重新纳入世界历史这一主题,彭慕兰、王国斌、约翰·R. 麦克尼尔三位史家运用全球视野来重新思考中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呈现了一幅与之前不同的中国研究图景。这一部分中的三篇文章是《工业化前夕的政治经济与生态:欧洲、中国与全球机遇》《从亚洲视角考察早期近代欧洲的差别之处与支配地位》《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环境史》

      “延伸阅读”部分按照本书编纂的主体部分的顺序(“全球史理论”、“全球史分期”、“全球史个案研究”、“全球史上的中国”),分门别类地列举了一些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的高水平论著,以供读者们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全球史读本》作为一本系统介绍全球史的学术论文集,从最初的酝酿到实际编译再到到最后出版问世经历了三年的光阴,编者可谓是尽心尽力,从选文到编译都是煞费苦心,可以说是一部十足的用心之作。书中选文内容涵盖全面,且论文的作者都是享誉国际的史学大家,如麦克尼尔父子、马歇尔·G. S. 霍奇森、杰里·H. 本特利、彭慕兰、王国斌等。本书作为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生课程“全球史文献选读”的主要教材,每年都给予选修这门课的同学以无限启发,带领他们步入全球史学习和研究的殿堂。这本书为中国读者和学人译介了高质量的全球史经典研究论文,读者可以凭借此书比较全面地了解“全球史”的种种理论、流派、具体实践。这本书的出版为国内学界了解国外全球史研究动态,理解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全球史提供了一扇大门,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史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

 

(撰文:张森)